文化志愿者
详情

2019年8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 “寻找村宝——河南省首届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活动依托社会群众和文化志愿者“寻找村宝”目的在于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传承乡村文明,重构乡村本土文化。

活动中,有一位寻宝人周素雅特别出众。

——吹响“寻找村宝”集结号

平顶山市新华区区辖10个街道、2个镇,总面积157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为了找寻村宝,新华区专门召开会议,安排布署寻宝工作,吹响“寻找村宝”集结号。区文化馆馆员周素雅为寻宝任务,招募“寻宝” 文化志愿者20余名,积极在三个试点行政村进行寻找村宝,先后开展“寻找村宝”活动40余场,分别对香山管委会石桥营村焦店镇褚庄村、焦店镇张庄村进行摸底排查、宣传,组织演艺活动4场,挖掘出了石桥营村“村宝”、芦笙制作艺人王尚志,褚庄赤脚医生、甲骨文书法艺人张秀中等10余名乡村文化能人、达人。

——当寻宝人就要有担当

“村宝”在哪里?就在老百姓的心坎里,就在咱老百姓的生活里。“村宝”, 是传承乡村文明,重构乡村文化最需要的人;是老百姓身边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人;是向上向善,最有温度,接地气的人。在“寻找村宝”活动中,周素雅主动担当作为,深入各村、社区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寻宝”氛围,制定规划、细化责任、明确到人、匹配到村,让“荟宝、赛宝、传宝”活动真正动起来,让乡村百姓真正参与其中,让个个热心文化、扎根乡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村宝”脱颖而出

——讲好“村宝”故事

一说起村宝,周素雅便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俺们石桥营村盛于明清,村中还有古寨墙、古寨门楼、一步两眼井等古老建筑保存完好。祖祖辈辈石桥营村民有讲民间故事的传统,观音文化和壁画《垒驴》传说百年流传……;说唱小调——经调;88岁的任殿臣老人“打榴鼓”,张秀中的书法甲骨文,赤脚医生王东长等“村宝”的美丽故事真是说不完”。

“村宝”王尚志,祖上做过木匠和乐器,传承到他已经将近200年历史。他制作的二胡、笛子、唢呐、笙等民乐远近闻名,如今王尚志一家人更是把民乐与地方戏发扬光大,用他们制作的乐器在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中表演获得擂主。王尚志对艺术的热爱感染和带动许多村民,他们自发成立小剧团,每天晚上聚到一起拉拉唱唱,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豫剧小品,给周边村民带来许多快乐。

进入王尚志家中堂屋,墙上密密麻麻的贴满了各个时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桌子上摆放着已制作好的乐器和各种制作乐器的工具,像是走进了民乐博物馆……

为调动村民文化兴村、文化富村的热情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