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8月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展“寻找村宝——河南省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 共举办各种活动130余场,在33个试点村寻找到114名村民们如意的“村宝。“村宝”就是通过村委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寻找各村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能人,助孤济困、向上向善的爱心人士,有传说、有故事,德高望重的乡贤等,作为每个村的“村宝”。
长期坚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村支书周营贤、创办“农家戏迷活动中心”的魏书振、发扬光大非遗文化传承人董海彬、身怀文化技艺的王尚志等这些火了的农民艺术家,乡村文化达人在忙碌耕作的田埂上唱出连连“大戏”, 在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力河南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村宝”已成为河南乡村的新名片——有温度、接地气、显特色,让乡村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
“‘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处偏僻,世代贫穷,村民保守,文化落后,如何摆脱贫困?村两委想了许多办法,也未能如愿。”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党支书记周营贤说。
2016年12月16日,河南省首批“乡村音乐厅”在该村启动,从此,穷山村找寻到了通往致富道路的坐标。周书记依托文化志愿者大力开展“乡村音乐厅”建设,举办快板、葫芦丝、足球、舞蹈、广场舞等培训辅导,受益群众约526人次,不少村民学会了舞蹈、弹电子琴等专长;组织村民创作了28个充满乡情、乡音、乡味的文艺作品,举办乡村“春晚”、节庆演出、文化课堂计57场次,受益群众达45000多人次;2019年、2020年乡村“春晚”面向全国直播。“每次从方园几里外来排练演出的村民都吃住在周书记家,没有资金,周书记把自己创业挣的车都卖了。”村民雷琴说。然而,儿女不理解,也有村民冷嘲热讽,妻子劝说“别干了吧?咱楼子河要是遇上个大老板,办个工厂,能让村民们多俩钱花,也算是个正事儿”,老周抹着眼泪,一度感到沮丧,但他顶着压力,没有放弃。
三年多来,文化的春风沐浴了楼子河村新的变化。如今,打牌赌博的没有了,封建迷信也少了,好吃懒做的不见了。周营贤带领村民走上了文化扶贫脱贫之路,把每月农历初九至十一定为农副产品赶会期。会上,处处是跳舞、敲鼓、唱戏表演和卖山野菜、小马扎、串串香等办货、赶会、叫卖的热闹场面。“俺卖浆面条一天就能挣800多元” 村民乔安高兴的合不拢嘴。村民李振宇说“这都是文化带来的致富路啊!”。文化致富的商机,让在外创业的周文昌、周同国、吴老辉纷纷返乡,计划投资5000万元兴办养鸡场、养羊场;红色教育基地、村农贸市场、香菇基地正在规划中;贯通村中的柏油马路开始扩建。
“文化不仅能改变村民们的思想,也能让乡亲们富起来,让楼子河变得更加美丽。”“最感动村宝”周营贤感慨的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