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赞故居
区域:郏县长桥镇窦堂村
保护级别: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平顶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郏县长桥镇窦堂村。
该故居占地面积约18200平方米,整个村子坐落在汝水秋声的汝河与蓝河春张的蓝河交汇处建设,且村子为寨村,村子周边围绕一圈寨河,村子内部重重院落相连。形成寨河环绕、巷道交错、院落毗邻相接的肌理形态,体现了人居环境的生态、形态和意态的有机统一,从整体格局来看属两河一寨空间结构形态。冯赞,字翼廷,清乾隆钦旌孝子太学生,其长子冯宪文为翰林院待诏,次子冯宪武为翰林院编修,其孙冯尔烈任至甘肃礼县县令。
冯赞故居格局保存完整,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院落布局分别有一字型、L型、三合院和四合院几种布局形制,其中又以合院型建筑居多。
冯赞故居分为东西两大院落,部分建筑遭到毁坏或重建,历史格局今已改变,其内建筑均为硬山式建筑,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东西院落临街门楼倒座格局相似,都是门楼面阔一间,进深六椽,不设梁架,檩条直接坐于两侧山墙之上,两侧倒座面阔均为三间,进深两间。其中东院现为一进格局,有临街13间、西厢房3间一层、东厢房3间两层、正房3间两层,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檐檩下做木质透雕,其上内容为飞花卷草及万字纹,前檐木椽挑出,上搭飞子,两侧设墀头承托。西院现仅保有临街门楼倒座及院东侧厢房等,东侧厢房改动较大,门窗及屋面均已改制,但主体结构仍在。
冯廷骏老宅位于冯赞故居西院南部,除主院外东侧还有跨院一进,建筑均为砖木石结构,石料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特色红石,梁架结构均为抬梁式。主院为一进三合院,由正房及东西厢房构成,跨院布局成L型,由正房及西侧厢房构成。正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的双层硬山式建筑,厢房多为土坯砖砌筑,为单层硬山建筑。冯怀三老宅现仅存正房三间,进深六椽,梁架为七檩抬梁式结构,灰板瓦覆顶,单层硬山建筑。前后檐墙上身部分由土坯砖砌筑,下碱则为青砖,前檐木椽挑出,两侧设墀头承托。冯玉振老宅靠近孝子坊,为两座临街倒座,中部门楼损毁严重,现仅留有东倒座山墙处门栓石一块。东西倒座布局一致,均为单层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梁架为五檩抬梁式结构,灰板瓦覆顶,前后檐均设墀头以便木椽向外挑出。孔会娟老宅成L型布局,由正房及西厢房构成,正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为双层硬山式建筑,梁架为抬梁式结构,灰板瓦覆顶。一层东西次间前檐做石砌棂子窗,墙体下碱、踏步、门枕均采用当地红石。冯国胜老宅又名冯赞西花楼,院落现仅剩西花楼一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梁架为五檩抬梁式结构,灰板瓦覆顶,双层硬山式建筑前后檐均设墀头以便木椽向外挑出,二层山墙中部开窗,增加采光及通风效果。
冯赞故居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历史院落等有形的历史遗存和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礼仪风俗等无形的传统历史遗产无不体现出冯赞故居的历史演变、历史遗存以及记录历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