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
详情

从去年8月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展“寻找村宝——河南省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 共举办各种活动130余场,在33个试点村寻找到114名村民们如意的“村宝。“村宝”就是通过村委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寻找各村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能人,助孤济困、向上向善的爱心人士,有传说、有故事,德高望重的乡贤等,作为每个村的“村宝”。

长期坚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村支书周营贤、创办“农家戏迷活动中心”的魏书振、发扬光大非遗文化传承人董海彬、身怀文化技艺的王尚志等这些火了的农民艺术家,乡村文化达人在忙碌耕作的田埂上唱出连连“大戏”, 在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力河南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村宝”已成为河南乡村的新名片——有温度、接地气、显特色,让乡村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

 

霸王鞭,是根植于叶县民间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形式,即可踩在高跷之上,也可卸跷舞于平地,以其霸王鞭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受百姓喜爱。

叶县仙台镇文化站站长贾晓红讲:2007年被批准为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董海彬老人被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村里把霸王鞭编排成时下流行的广场舞,董寨村小学成立霸王鞭传承培训基地以来,有约280多名学生学成走出校园。2016年霸王鞭还参加了电影《女大学生部落》的拍摄。县、镇连续举办文化公益课堂,已经有2000余人次参加学习。这当中作为霸王鞭第二十代传承人,董海彬功不可没。”

2007年开始,董海彬经常受邀到省市县做义务辅导传授。“有一年春节,郑州城隍庙管委会邀请俺爹率领团队参加庙会演出去了半个月,从山东回来过年的哥嫂连续多日也没能见爹一面,爹一说起这事,心里就难过”女儿董聚霞有些哽咽。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村宝’ 董海彬为乡村种下了文化的良种,是在田间地头上的文化艺术人才。“董寨村党支部书记董太成告诉记者。

“村宝” 董海彬的感染下,许多村民加入了“霸王鞭艺术表演队”、“巾帼文化志愿服务队”,八年来做义务表演辅导260多场,受益群众54000多人次,长期帮扶14个贫困户,治理村容村貌,当疫情防控志愿者等。“巾帼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已有男女老少80多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名片。

坐在一旁的董海彬不擅言谈,可在为记者演示霸王鞭时,却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上下左右翻飞的霸王鞭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让人大有跃跃欲试之感。舞动一番后,董老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能请老师多来指导,让古老艺术发展创新。”老人对艺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态度,让人从心里感动。

董寨村“村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让文化润泽乡村,让传承留住乡愁,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为打造“特色文化村”唱大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