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
详情

从去年8月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开展“寻找村宝——河南省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 共举办各种活动130余场,在33个试点村寻找到114名村民们如意的“村宝。“村宝”就是通过村委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寻找各村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能人,助孤济困、向上向善的爱心人士,有传说、有故事,德高望重的乡贤等,作为每个村的“村宝”。

长期坚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村支书周营贤、创办“农家戏迷活动中心”的魏书振、发扬光大非遗文化传承人董海彬、身怀文化技艺的王尚志等这些火了的农民艺术家,乡村文化达人在忙碌耕作的田埂上唱出连连“大戏”, 在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力河南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村宝”已成为河南乡村的新名片——有温度、接地气、显特色,让乡村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

  “我今年64岁,一辈子就好唱戏,20来岁当兵给战士们唱,复员回来给乡亲们唱。2002年我办过戏校,干过剧团,做过乐队,现在新疆、山东等全国各地民乐爱好者都通过快递购买我做的笙。有的还把笙寄来让我维修、调音。当上“村宝”后我也想通过快手、抖音平台宣传我手工制作的民族乐器。”健谈的王尚志,说起自己的热爱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对于未来也充满了憧憬。

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管委会石桥营村村民王尚志,其祖上曾做过木匠,专业制作二胡、笛子、笙、唢呐等民族乐器,传到他这一辈已将近200年了。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儿女也都精通民乐和表演,妻子任秋曾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获得擂主。踏进王尚志的院子,就看到墙面摆放整齐的紫竹管,地面上摆放着待组装的乐器部件,堂屋墙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他和家人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状,桌上摆放着乐器零配件和组装好的乐器,如同走进民乐博物馆。

    “我是个‘倒插门’,娶媳妇娶到了媳妇家。结果来到石桥营这个名村宝地。”王尚志的一句话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石桥营村观音文化协会会长吕建国告诉记者:“何谓名村,观音传说中第一村石桥营,已历六百余年,境内大香山寺以大悲观音菩萨成道圣地闻名于世,《一步两眼井和五步三孔桥》《茶锅地的传说》等观音传说源远流长。观音文化和古村落遗址常年吸引许多游客观光,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专门拍摄纪录片并播出。”

    “在王尚志及其家人的带动下,石桥营村热爱文艺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民间小剧团,把古老的“经调”也编成节目,每天晚上都会聚在一起拉拉唱唱,‘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村宝也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做事。”区文化馆馆长刘娜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任家辉更是一语中的:“村宝是乡村的形象大使、 文化使者。将让“村宝”王尚志的乐器制作技能变为产业,依托观音文化,打造成乡村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

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文化事业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丰衣足食后,精神的丰盈成为村民的新追求。这些年来,乡村生活越来越好,农闲多了、腰包鼓了,村民们就能腾出手来,拉乐器、唱小调、办剧团、开民宿……文化活动更多了,在文化发展的实践中,乡亲们希望这样的“村宝”更多。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