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长城遗址(含烽火台)

区域:位于常村、夏李、保安、辛店4个乡镇

保护级别: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常村、夏李、保安、辛店4个乡镇,长约 60 公里,2013年公布为河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本体可分为山区地面墙体、山脊类山险、平原丘陵地下墙基、关隘、道路、烽火台、兵营遗址等。楚长城是东周时期楚国为了防御中原诸侯进攻而修筑的军事性防御建筑,在国内长城体系的建造中时代最早,有中国“长城之父”的美誉。春秋时期,楚国先后灭掉今南阳盆地诸国,势力到达淮上游和汝河流城。中原诸侯被迫联合抗楚,从而对楚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御中原诸侯的入侵,楚文王开始构筑长城,楚灵王,楚平王时期又陆续增建、完善。楚长城遗址是由人工墙体、关隘、兵营遗址、烽燧、城址、山险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统一的体系,并由外而内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河南省楚长城是中国早期长城中军事色彩特别浓厚的一种长城类型。长城分布线及外侧的屏障与内侧的支撑和策应系统构成环环相扣的紧密的防御体系,是公元前 7 世纪诸侯国、地方政权或国家内部由外而内层层紧密衔接的最前沿防御体系。是我国古代烽燧制度研究的重要对象,填补了楚国兵营研究空白,完善了古代军事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