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及石塔
区域: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西南部
保护级别: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西南部。201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唐宋时代宝丰又名龙兴县,隶属汝州,故亦称汝州龙兴寺。元延祐年之后,龙兴寺又称训狐寺,盖因寺在训狐山之故。寺院坐北向南,门对石河,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占地约40余亩。唐画圣吴道子,曾于天宝年间在该寺华严小殿作画两壁;东壁作维摩示疾文殊来向,天女散花;西壁作太子游四门,释迦降魔成道。宋时废坠。今殿壁仍残存画痕。宋绍圣元年4月,时宋汝州的苏辙捐百缣新修该寺吴道子壁画。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大殿,正统五年建伽蓝殿、僧堂,天顺五年扩建;弘治三年重修地楼殿;清道光间,再建门楼。据载,该寺原有殿宇30余间,现存偏殿,原为华严小殿又称西佛殿,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面阔9.8米,进深8米。硬山灰瓦顶,檐下有方形石柱二根,下为覆盆莲花柱础,柱上刻上联:法力靡涯万井千烟蒙庇泽,下联:太平有象五风十雨庆清宁。殿内残存清代壁画,殿外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伽蓝殿”碑刻一通。另存明清时期建筑7栋:地楼三间两层坐北朝南,下过殿三间坐北朝南,斋堂三间坐东朝西,客堂三间坐西朝东,皇姑殿三间坐北朝南,寮房三间坐东朝西,佛爷殿三间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该寺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龙兴寺石塔位于村西北约500米。该塔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创建。塔为七级雕刻,高3.5米、塔基呈2.5米见方的正方形,均为青石雕刻垒砌,塔身二、五层为八角形,三层为四角形,四、七层为莲花形,塔顶有塔刹。塔周原有小塔数座,为龙兴寺和尚墓地,塔身二层正面有碑刻,字迹风化严重,模糊不清。该石塔对研究明代建筑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