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村传统民居

区域: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西部20公里,是大营镇政府所在地

保护级别: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西部20公里,是大营镇政府所在地。2016年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村落始于隋唐,毁于元初,明洪武年间(1392年),村镇复。北齐时在此设关驻兵以御北周,因系大本营,故名大营。宋时称青岭镇及兴宝镇,明初为吴、王二寨,清为大营镇至今。2013年8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大营村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村。

(一)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

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位于大营南关村南部。重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现存,正殿、卷棚、配殿、东西厢房、南戏楼等14栋。前为卷棚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灰瓦顶,有明柱六根,狮形或覆盆柱础。正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灰瓦顶,檐下施龙首形斗拱,殿内明柱八根,覆盆形柱础。两座建筑相距较近,均坐落在一石砌台基上。关帝庙内的墙壁上嵌有“雍正八年的功德碑”一通。该庙对研究古代寺庙建筑艺术和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1948年6月,中共中央中原局豫西军工处兵工厂二分厂(即修械厂)迁入大营,以关帝庙为总厂址,负责修配总装。所修制的步,机枪多在大营南坡上验射,修配的山炮多在娘娘山上验射。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1941年曾在关帝庙设立河南省立战区第一师范学校。

(二)吴水旺老宅

吴水旺老宅位于大营六村。清代建筑,为吴水旺祖上所建,原为阁楼式建筑,现改建为一层正房三间。坐北朝南,面阔9.6米、进深5.8米,面积56平方米。墙体青砖、青石混砌。室内有明柱2根,木制门窗,硬山灰瓦顶。正堂后墙上方镶嵌康熙书法碑,该碑原为清康熙帝赐翰林侍讲吴垣之横幅,后勒石奉于吴家之御书阁上。碑宽1.1米,高0.6米。碑文为御书米芾诗一首:风暖云开晚照明,翠条深映凤凰城。人间欲知云和态,听取新诗玉管声。

(三)王之晋旧居

王之晋旧居位于大营一村中部。该宅是明代崇祯年间兵科给事中王之晋所建,原有布局不详,现存过厅、主房各一栋,主房三间二层。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6米,进深5.4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主房一层户主加建前廊,硬山灰瓦顶,墙体青砖垒砌,地基青石。

(四)行老商老宅

行老商老宅位于大营一村中部。该宅建于清代,原有布局不详。现仅存南屋三间,坐南朝北,面阔3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55平方米,硬山灰瓦顶,墙体青砖垒砌,门框上有匾一块上刻有“吉星高照”。

(五)苏英臣老宅

苏英臣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现仅存门楼和邻街厢房共三间,面阔三间10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大门为圆券门,上饰有砖雕门罩,门罩上方有方形门额。两山均有墀头,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六)樊应仁老宅

樊应仁老宅位于大营五村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7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出前檐,明柱4根,柱础为石质。两窗上方有标语口号,门楣上方镶有一块石扁,字迹不详。有正脊和垂脊,地基青石,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

(七)杜硕老宅

杜硕老宅位于大营四村149号。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5米,建筑面积为7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明柱4根,暗柱4根,柱础为青石质。

(八)王栓柱老宅

王栓柱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东部主街路北。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主房三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有明柱4根,暗柱4根,出前檐,梁头处有雕刻精美的纹饰,前墙粉饰过。

(九)影壁

影壁位于大营村南街路西。该影壁坐西朝东,1967年修建,长7.3米,宽1.2米,高10米,为毛主席宣告。刻有毛主席语录,上联: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下联: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横批: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现不存。北侧: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南侧: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

(十)王富泰老宅

王富泰老宅位于大营四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正房、前房和门楼。正房和前房均为出前檐,面阔三间10米,进深宽7米,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有明柱2跟,柱础为石质。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门楼一间长3.5米,宽5米,建筑面积为17.5平方米。大门前有四个方形石质门墩,门额为木质雕刻。青砖砌墙,灰瓦覆顶。

(十一)吴玉庆老宅

吴玉庆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建于乾隆28年(1763年),现存主房和南屋各一栋。该宅坐北朝南,主房三间二层,面阔10米,进深5.5米;南屋4间,两端为门楼和过屋,面阔13.2米,进深5米,建筑总面积为176平方米。地基青石,主房由青砖垒砌而成,南屋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主房梁架上有“大清乾隆28年”字样。大营人民公社曾在此办公,至今过屋大门上还保留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十二)赵东方老宅

赵东方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存正房和东西厢房。正房面阔五间16.5米,进深二间7.5米,东、西厢房各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一间5.5米,建筑面积为338平方米。正房为二层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石质,前檐有木雕。二层有三个方形直棱亮窗,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东、西厢房为一层,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解放后该宅曾为大营公社办公地,院内现保留当时的标语口号。

(十三)黄健老宅

黄健老宅位于大营二村西北部。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正房和东、西厢各三间。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米,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石质。东、西厢房相互对应,面阔三间9米,进深5米,总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垒砌,木质门窗,两山墀头下有一圆花形砖雕,硬山灰瓦顶。

(十四)赵天星老宅

赵天星老宅位于大营四村东部。该宅为清代建筑,现仅存过屋三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7米,建筑面积为70平方米。该房为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鼓形石质,后门上方镶嵌有门额,字迹不详。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原有正脊和垂脊,文革时遭人为破坏。

(十五)白衣堂(三村小学旧址)

白衣堂(三村小学旧址)位于大营三村中部。清代建筑,坐北朝南。解放后村委会使用,门槛上方镶嵌有一石匾上写“三村村室”,前墙青砖垒砌而成,地基青石。

(十六)王文明老宅

王文明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所建,坐北朝南,有正房和临街房。正房长10米,宽5.5米;临街房长13米,宽5米,建筑总面积约120平方米。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混砌,硬山灰瓦顶。大门靠临街房左侧,圆卷门,进大门有一青砖垒砌的影壁墙,高2米,宽3米,中间敬一神位。

(十七)郑振林老宅

郑振林老宅位于大营二村北部。该宅为清代所建,坐北朝南,由正房和临街房组成。正房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5.5米,临街房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宽5米,建筑总面积105平方米。正房为三间两层楼阁式,二层有三个方形亮窗,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青砖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两个门墩雕刻有仙桃图案,形象逼真。

(十八)高铁旦老宅

高铁旦老宅位于大营三村北部。该宅为清代所建,现存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长10米,宽7米,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该宅为出前檐,明柱2根,柱础为鼓形石质。二重梁,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山墙墀头均有花形砖雕,硬山灰瓦顶。正脊和垂脊文革时遭人为破坏。

(十九)郭红旗老宅

郭红旗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主街路西223号。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长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大门为圆券门,门墙上镶嵌有一长0.50米,宽0.38米的石雕匾额,字迹不清。墙体为土坯垒砌,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二十)任莲老宅

任莲老宅位于大营三村北部243号。该宅为清代建筑,现仅存西屋四间,坐西朝东,面阔12米,进深5.5米。门楼两间,坐北朝南,面阔6米,进深5米。总建筑面积为96平方米。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窗户为方格直棱窗,木质门,硬山灰瓦顶。大门为圆券门,后墙窗户下镶嵌有栓马石。

(二十一)王志魁老宅

王志魁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主街路东。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一栋,坐西朝东,面阔3间10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南侧一间是过屋。

(二十二)王香莲老宅

王香莲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主街路东。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西屋三间(含一间过屋)。该宅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过屋门上有一砖雕,上刻“雅轩”二字。

(二十三)李奇老宅

李奇老宅位于大营四村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南屋四间(含一间门楼)。该宅面阔四间13.2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66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和土坯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门楼上有一匾,上刻“节俭”二字,门楼上还有精美的木雕。后墙上有3个栓马石,脊上有雕刻精美的图饰。

(二十四)王玉红老宅

王玉红老宅位于大营五村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面阔三间10米,进深7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出前檐,有明柱两根,柱础为石质,山墙上有一圆券门。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土坯混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

(二十五)大营人民公社旧址

大营人民公社旧址位于大营镇南关村部南。该旧址建于解放初期,占地面积21500平方米,有办公区、宿舍区、生活区组成。墙体为青砖垒砌而成,红机瓦覆顶。现旧址内仍住有村民,及南关村民委员会办公区、南关小学等。

(二十六)苏常聚老宅

苏常聚老宅位于大营一村中部。该宅系清代建筑,原有布局不详,现存房屋一栋,坐西朝东,五间二层,面阔16.5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182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建筑南端一间是过屋,过屋的门上方有一石刻,上刻“吉星高照”。

(二十七)牛王庙

牛王庙位于大营二村西部。该庙是清代寺庙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一间4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

(二十八)苏胜利老宅

苏胜利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原有布局不详,现存南屋3间(含一间门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9米,进深一间5.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大门圆券门,上饰有砖雕,青石地基,墙体为青砖土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二十九)朱西欣老宅

朱西欣老宅位于大营五村东部。是村民牛西欣在土革后所分房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6米,宽5.4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砖木结构,顶棚以灰色小瓦盖顶,门上方用砖砌成拱形并雕有纹饰,两侧窗户上方也砌为暗拱形,在门及窗顶部有与门窗等距的长方形砖壁,白底无字,建筑整体结构稳定。

(三十)六村门楼

六村门楼位于大营六村西部主街路北。该门楼建于清代,原为一大户人家宅院门楼,今宅院不存。该门楼坐北朝南,面阔一间4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22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

(三十一)赵小杰老宅

赵小杰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东部主街路北。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北屋4间,坐北朝南,面阔4间13.2米,进深6米,建筑面积为79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由青砖垒砌而成,硬山式灰瓦顶。有明柱4根,因装修改建被封于墙内。后墙有毛主席语录: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

(三十二)郭会仁老宅

郭会仁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东部主街路南。该宅系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5平方米。地基青石,墙体前墙为土坯,其它墙为青砖,木质门窗,硬山式灰瓦顶。后墙有一个圆券门,门上方有一匾。

(三十三)王士伟老宅

王士伟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南。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北屋一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9米,进深5米,建筑面积45平方米。青石地基,墙体为青砖土坯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后墙书写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残)。

(三十四)王朝中老宅

王朝中老宅位于大营二村中部主街路北。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南屋3间(含一间门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9米,进深5.5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后墙有一个方格直棱窗,并镶嵌有两个拴马石。青石地基,墙体为青砖土坯混砌,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三十五)石留群老宅

石留群老宅位于大营三村中部。该宅为清代建筑,现存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含门楼一间,长9米,宽5.5米,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大门为圆券门,门上有石雕门额。青石地基,墙体为土坯外包青砖到顶,木质门窗,硬山灰瓦顶。

(三十六)寨壕

寨壕位于大营二村西部。该壕沟南北走向,深1.5米,宽3米,全长1050米,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期,为防匪患和疏通寨内积水。

(三十七)国民党军抗日纪念地

国民党军抗日纪念地位于大营村。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军侵占宝丰。日伪自卫团团长赵天清派大营镇副镇长兼自卫大队长祁干臣驻守大营。次年4月14日,樊任联合驻鲁山背孜街的国民党第十二军一个营和鲁山流亡政府县长兼国民兵团团长李超凡部,计500余人围攻大营。李超凡部攻南门,十二军的一个营攻西门,副团长娄希望与大队长翟士俊带80人攻北门。但遭到祁干臣部顽强抵抗,傍晚时分,十二军战士在集中火力猛攻后,撤出战斗。大营交火后,日伪驻大营的指挥所被迫撤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