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录
详情

高腿曲子戏

高腿曲子戏,旧称“高跷曲子戏”“高腿故事”“高跷曲”,边踩高跷边演唱,集歌舞、角色扮演、故事性和乐器伴奏为一体,流传在宝丰及周边地区,是曲剧形成早期形态之一。自清中叶宝丰县商酒务镇出现高腿曲子戏的雏形,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高跷既是道具,也是该戏剧重要的表现形式。演员踩在高跷上根据剧情表演各种形体动作,亮相后必须跑完四十八板方可正式演唱;主要曲牌多达200余种,常用的有【阳调】【汉江】【慢垛】【打枣杆】等;主要伴奏乐器有曲胡、手板、唢呐、笙、琵琶、三弦、古筝、月琴等;基本角色只有五个,老旦、青衣、小旦、小生、丑;表演内容为百姓熟悉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传统剧目有《安安送米》《蚂蚱经》《瞎子观灯》等。

当前,该项目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县域内高腿曲子戏演出团体共有4个。有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9人,他们常年开展传习活动,已培养传承人及爱好者50余人。除了在县域内及周边县市演出外,还受邀到安徽等地演出,年演出场次300余场。

高腿曲子戏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是群众基础深厚,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二是传播速度较快,唱词通俗易懂;三是表演方式独特,表演时戏剧表演与踩高跷相结合,并能根据剧情的需要做出翻筋斗、耍大刀、劈叉等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

一百多年来,高腿曲子戏始终传承着最古老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是民众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和重要的娱乐方式,深受群众欢迎。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