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录
详情

              墨派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河南省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种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带有文人词风曲韵的传统说唱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大调曲子由南阳艺人墨子亮传至宝丰后,与宝丰县的小曲小调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派别,称为墨派大调曲子,是大调曲子的重要分支,并世代传承至今。



曲牌有240余种,大体分为大牌子、小牌子和板头曲;曲式结构复杂多变,主要分为单曲和曲牌连缀体两大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古筝和琵琶;多为一人演唱,也有少数二人对唱或三人对唱的曲目。遇到一些特殊的调门,伴奏者和听众自动和之,称为伴唱。

曲目题材众多,有历史类、文学类、传说类、民俗类等;演出的曲目多为段子,没有长篇。代表作有《八仙庆寿》《酬韵》《英台拜墓》《潇湘夜雨》等。

墨派大调曲子,曲牌丰富,曲式结构复杂多变,唱词雅俗兼备,表演形式独特。多为一人演唱,也有少数二人对唱或三人对唱的曲目,演唱时遇到一些特殊的调门,伴奏者和听众自动和之,称为伴唱。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古筝和琵琶。曲目题材众多,有历史类、文学类、传说类、民俗类等,演出的曲目多为段子,没有长篇。代表作有西厢系列、红楼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等。演出场合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室内坐唱,逐渐演变为舞台演出和进社区演出等。大调曲子崇奉儒教,推行孔孟理念,注重知识内涵和礼法举止,以诗篇曲赋为根本,以规矩礼制、仁义德行为宗旨,广受大众喜爱和推崇。

现主要分布在全县及临近县区,认定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城关镇、杨庄镇、肖旗乡等3个乡镇和相邻地域。当前,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是主要的传承方式,并通过文化部门设立传习所、培训班等方式进行传承。相关的唱词、曲本、行规和崇尚的理念,也是重要的传承手段。

评论列表 共有 54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