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录
详情

鲁山花瓷制作技艺

唐代鲁山花瓷产于河南省鲁山县段店村, 是唐时期的一代名瓷,唐南卓著《羯鼓录》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事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时鲁山花瓷”,在古陶瓷界一提到花瓷就想到“唐明皇命名的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在当时作为宫廷“贡瓷”享誉皇宫。鲁山花瓷器物以釉色为胜,其釉面分为底釉(以黑为多)和面釉(乳白、蓝斑块)。蓝色面釉不是瓷器常见的以氧化钴呈色,而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而来,蓝色面釉的釉层里有二种相,一种为连续相、另一种为分散在连续相中的无数个小液滴(固化的玻璃态液滴状)的弧立相,小液滴的直径峰值为80纳米,无数个纳米级的小液滴对入射到釉面的可见光产生散射,从而使其呈现蓝色乳光。陶瓷界称这种“窑变”蓝釉为乳光釉。在施釉方面,唐代鲁山花瓷斑釉的施釉方法独特,在黑釉上加施带蓝色的釉料。黑色地釉漆黑透亮,蓝色斑釉流动自然、液—液分相明显、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斑釉施釉工艺有洒斑、点斑、立粉堆线、画斑等,通过调整斑釉配方和点斑、洒斑技法,所调制的釉料中完全不含钴金属化合物,其蓝色斑釉呈色原理不靠钴呈色,完全通过自然“窑变”。其次,其点斑、和洒斑技法是由老艺人利用软毛笔和刷子独有的上釉技巧,所以烧出的乳白蓝斑流动自然、液—液分相明显、釉面平整但呈色立体感强烈。

鲁山花瓷多以深色地釉衬托浅色彩斑,或斑驳陆离,或流动飘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而又自然天成的美感。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