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录
详情

大鼓书(鼓儿词)

鼓儿词是我国古老的、独特的稀有的说唱剧种,来源于犁铧大鼓,同弹词一样,由明代的词话演变而来。它最初的土名叫“高台鼓儿哼”,俗名“鼓儿词”,又叫“大鼓书”,是一种鼓、板击节并用的曲艺形式。鼓为直径8寸的专用书鼓,板即月牙形的钢板。鼓儿词由一人演唱,表演者左手夹铁板,相互碰击,以示节拍,右手击鼓伴奏,近代,加弦乐伴奏称“鼓碰弦”。因唱词尾声多带鼻音“哼”音,故又叫“鼓儿哼”。唱腔为“曲腔体”板式,有七字句、十字垛、五字嵌、三字蹦,并吸取河南坠子唱腔演变的叹腔、武腔、哭腔、塞韵等。鼓儿词的唱词多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句式灵活,语言朴实,形式活泼,且通俗易懂,可唱长篇大书,也可唱段子戏,随地可演,行住自如;所以颇受人民群众欢迎,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鼓儿词一般是由“开场白”“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同说书很相似。哼鼓儿词的人在“正板哼”之前一般要先来一个“开场白”或讲个小故事小笑话作引子,或说一段顺口溜,或来几句幽默风趣的唱词,以引起听众的注意,一来是为了缓和一下气氛,二来也可以稳定他们的情绪。接下来便是正文,既说,又唱,还表。结束的时候,依旧会像“开场白”一样,让听众在笑声中离去。

鼓儿词具有以下特点:(1)历史悠久性。作为古老的民间传统曲艺剧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俗风格古朴,乡土气息浓厚。(2)形式灵活性。鼓儿词做为豫西大鼓的一个流派、内容丰富多彩,演出场地可大可小,举办节日庆典、时政宣传、休闲娱乐无不适宜。(3)风格独特性。鼓儿词道具简单,一鼓一板一演员即可开场演唱,是地地道道的民间文艺“轻骑兵”。同时,鼓儿词曲调委婉、余音优美,鼓板融汇其间,可产生独特的效果。

平顶山市现在只有鲁山县冯国先生以演唱鼓儿词为生。他从艺30个春秋,不仅能唱古书,自经常自编自演新剧目。他的传统戏代表剧目有《武松赶会》《拳打郑关西》《拉荆耙》等,自编自演的现代剧目有《和谐社会新农村》《夸河南》等,其中《鲁山水更清来天更蓝》在平顶山市电台播出,《红色之花开鲁山》在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和《河南与世界》栏目播放。

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