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
详情

?“文化大叔”点亮乡村文化志愿服务根据豫文旅公共 [2023] 1号《关于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奖结果》通知,经地市初评、全省复评、线上决赛,最终我市报送的“文化大叔”点亮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金奖;潘峰、王巍被评为优秀个人组织奖;平顶山市群众艺术馆被评为优秀集体组织奖。《汇报片“围炉煮茶”畅谈项目建设》“炭火起 慢火煨”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录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大赛汇报片,我们依托“文化大叔”志愿服务团队,走进著名的郏县姚庄回族乡,通过“围炉煮茶”、推荐金镶玉、品茶文化和创作文艺作品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老百姓心贴心,确保二十大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家喻户晓。1/项目背景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精神,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双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好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依托“阳光工程”、“圆梦工程”、“寻找村宝”、文化合作社等文化志愿活动,组建成立了“文化大叔”志愿服务团队。2/组织(团队)简介“文化大叔”志愿服务团队是由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建成立,吸纳一大批支撑基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基层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团队人员涵盖文艺骨干、文化合作社社长、非遗传承人、返乡乡贤、乡村能人等,且多以60、70后具有“文化范儿、文化味儿、文化缘儿”的大叔为主,扎根百姓生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变发展,实现农村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赋能乡村振兴。3/创新价值一是“文化大叔”志愿团队,吸纳一大批支撑基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维度和效能;二是打造了一批不同模式的文化志愿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文化能人带动模式、非遗工匠赋能产业发展模式、返乡创业重塑农耕文化模式、新农人振兴数字新农村模式,激活了乡村文化创新、创变;三是推动了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培育有产业支撑,有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品牌,“文化合作社”、乡村“村晚”、魔术之乡大黄村、“一鸣书居”农家书屋民宿等品牌已经成为平顶山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四是志愿活动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了文化和经济价值融合发展。4/社会效益2019年以来,本项目共开展服务500 次,参与志愿者共4000人次,服务对象110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2000小时。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品牌建设,全市建成文化合作社78个,组建文化团队122支、社员4565名,开展活动达280余场。连续两年乡村“村晚”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6场,观看人数超1000万。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示范村,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瓷产值超过亿元、大黄村“魔术+产业”年创经济15亿、郏县邱庄村“一鸣书居”全省开办18家民宿等。项目志愿活动相继在《人民日报》、《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新华网》、《中国文明网》、《河南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报道50余次。2021年,“文化大叔”宝丰县赵庄乡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连续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周莹贤、黄普磊分别当选“中国乡村文化能人”;王巍荣获2020年度全国百佳最美志愿者称号,2022年6月19日《中国文化报》以“楼子河村来了个文化人”为题报道了王巍的先进事迹;11月《中国文化报》发表《河南平顶山“文化大叔”活跃乡村“唱大戏”》等。END长按关注平顶山市群众艺术馆OCR:IMG:喜报IMG: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件 豫文旅公共[20231号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关于公布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 服务项目大赛评奖结果的通知IMG:一、特等奖(1个) 推报地市/单位 项目名称 洛阳市 “艺术之光点亮山乡” 二、金奖(4个) 推报地市/单位 项目名称 河南博物院 “我用我心讲党史”红色宣讲项目 河南省图书馆 “手拉手阅读齐步走”文化志愿者乡村行 平顶山市 “文化大叔”点亮乡村文化志愿服务 郑州市 非遗合作社——文化志愿服务项目IMG:悦享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