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我国图书馆的历史与平顶山图书馆六十年——2023年1月13日在庆祝平顶山图书馆建馆六十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潘民中平顶山图书馆建馆六十年了。六十年,应该庆贺,值得庆贺。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非常必要。在我国,任何一家常设单位建立后,任何一件长存事物诞生后,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六十年一特庆,是习俗是传统。为什么六十年要特庆?这是因为我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互相配合,六十年循环一周,称“六十甲子”。标志着循环往复,长长久久,永不止歇。平顶山图书馆走过了第一个六十年,就要进入第二个六十年,当然要庆贺。一、我国古代具有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机构我国是一个具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且五千年文明史从未间断。这与我们的祖先重视典籍重视文献保藏密不可分。1、中央藏书机构西周的盟府,两汉的天禄阁、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唐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皇宫昭仁殿天禄琳琅和四库七阁等等。天禄琳琅是乾隆皇帝的专用藏书楼。四库七阁中北方四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圆明园文源阁、紫禁城文渊阁、盛京文溯阁为皇家专属,而南方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则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是供士子阅览的。2、地方藏书机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从唐代起日渐完备。地方各府州县都建有官学——学宫,俗称黉学、文庙。官学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大成殿后一般为尊经阁,阁中藏朝廷颁发的儒家经典、从学校走出来的地方名人捐赠的经典书籍,以及学校购藏的儒家经典辅助读物。这些都是供学子阅览学习的。官民合办的书院也有这样的设置。据乾隆八年《鲁山全志》记载,鲁山文庙尊经阁藏历年朝廷颁藏的儒学书籍有:《上谕》一部、《康熙字典》三部、《圣谕广训》一部、《学政全书》一部、《钦定四书文》一部、《四书讲义》三部、《周易折中》三部、《书经传》三部、《诗经传》三部、《春秋传》三部、《性理精义》三部、《朱子全书》三部、《明史》一部、《学宫备考》一部。这可看作全国各地方学宫尊经阁藏书的一个代表性例子。二、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的设立“图书馆”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本传入的。1、近代图书馆的设立1904年我国第一家省级图书馆诞生。这第一家省级图书馆有的说是湖南省图书馆,有的说是湖北省图书馆,还有的说浙江省图书馆市第一家。详考之:1904年3月,由梁焕奎等人募捐、湖南巡抚赵尔巽准令于古定王台创办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创办于1904年8月;浙江1900年创建杭州藏书楼,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成立浙江图书馆。由此说来湖南省图书馆是第一家比较准确的。河南省图书馆建于1908年,1909年开馆,也比较早。1910年清廷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成立京师图书馆,是现在国家图书馆的前身。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接着南北议和,清帝退位,临时中央政府北迁北京。鲁迅任教育部佥事随迁北京,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为京师图书馆觅新址。鲁迅是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2、现代图书馆的普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我国许多省市县建立图书馆,到1936年全国已有图书馆5196家。以现平顶山市辖区为例:1924年叶县设立图书馆,1929年冯玉祥部驻扎叶县,曾设叶县通俗图书馆;1932年郏县设立图书馆,编制三人;1942年河南省政府迁住鲁山,河南省图书馆在鲁山西关设阅览处;这一时期,宝丰也设有图书馆,藏“万有文库”全部图书。三、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新中国建立初期县级文化馆内设图书室平顶山境域1947年解放,1948年建立人民政权。各县在文化馆内设图书室。这些图书室的藏书,到“文革”烧书时遭到破坏。2、改革开放各县设立图书馆以平顶山地区为例,汝州、鲁山、宝丰、郏县、舞钢1979年设立图书馆,叶县1984年设立图书馆。图书馆有专用场所,专门编制,专拨经费。图书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四、平顶山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1、平顶山图书馆的建立平顶山图书馆建立于1962年。1962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在1958年“大跃进”失策,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侵袭,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勒索还贷的交织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1962年中央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压缩基建规模,放缓重工业发展速度,关停并转部分工业企业精简职工以压缩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平顶山设立了图书馆,可见对这座新兴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视,尽管当时设立的图书馆条件十分简陋,但毕竟有了图书馆,“有苗不愁长”。2、平顶山图书馆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平顶山图书馆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馆舍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央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加强,经费有了保障。藏书有了重大推展,“四库全书”“河南古志全书”的入藏,大大提升了平顶山图书馆的品位;地方文献特藏,家谱特藏,彰显了平顶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墨子数据库的建立,平图讲坛系列讲座的开掘,拓展了服务领域;城市书坊建设深入社区,等等,一派兴旺景象。图书馆、博物馆,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双眼睛。眼睛的光芒反映着城市的精神,透过这双眼睛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灵魂。平顶山图书馆走过了六十年,祝平顶山图书馆在下一个六十年更加兴旺发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