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宝丰马街书会【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最悠久,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也是最接地气儿,最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民族文化。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四十多天的时间里,中华大地及周边地区,开始欢度千古风俗春节。一碗热腾腾的年三十儿的团圆饺子,让四面八方常年在外的游子,车水马龙,四海归家;一幅装满期望的红彤彤的福字,从冰雪覆盖的北国漠河,一直贴到海风暖暖的海南三亚。在连接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宛(南阳)洛(洛阳)古道中途,正月十三宝丰马街书会,不知道何时神奇的出现?在莽莽三千里秦岭山脉,和辽阔无际的黄淮大平原,相汇相抚的地方,正月十三宝丰马街书会,不知为何热闹的现身?宝丰马街书会,就这样神奇、热闹的,出现在盛大的民俗节日春节里;出现在山地、平原终于握手相见的悠悠古道上。从700年前,一步一步,风风光光,热热腾腾,吵吵闹闹的向今天走来。国内、国际的专家、学者,面对马街书会,各执观点,各有研究,各著文章,百家争鸣。但,有几个问题的观点却是高度一致,並无争议。第一,马街书会是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每年阴历正月十三,转眼就是春节最后的高潮,正月十五元宵节了。马街周围几十里,几百里的各省、市的乡亲父老,说唱艺人,不约而同,不辞辛劳,不惧严寒,涌向马街。像是春节缺点什么?像是春节年货不够?像是春节美酒没有喝带劲儿?像是春节没有到头?像是春节还等着一个热火闹腾的圆满结局?像是四方百姓一年辛苦还要狂欢当做报酬?于是,男男女女,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前呼后应,负鼓携琴,背扛手提;从麦田里,从小路边,从农舍下,从河堤上,向宝丰马街“前伏后继”而来。麦田踩出无数的小路,河堤踩的亮亮堂堂,小径踩成宽敞的大道,房舍在人群里“东摇西晃”。登高远望,蓝天白雪之际,依然有潮水一样的人流,漫山遍野,走村过寨,滚滚而来;打着漩涡,翻着波浪,喊声鼎沸,左右纵横。好似一支气壮山河的欢乐大军,肆意在大地上变换着阵式阵容。终于,千川归海,马街就汇聚成狂欢的无边海洋。说唱者,有板有眼,不慌不忙,字正腔圆,气度飞扬;听唱者,如痴如醉,目不转睛,笑脸如花,笑声朗朗。十人八人萛一堆儿,三百五百围一场儿;天作幕,地当台,一堆儿连着一堆儿,一场儿接着一场儿;动辄十几万人,多时几十万人赶场儿。放眼望去,好一座人间大书场!四乡百姓说的好:真是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读万卷书。说其是中华大地一大奇观,说其是人间壮阔的欢乐海洋,真的是恰如其分,毫不夸张。那一年,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欧达伟博士,不远万里,到马街赶场儿。他用流利的汉语感叹:“这样一个民族的、民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马街书会,就这样,在年年春天的节日里,在中原雄劲的胸膛上,在历代百姓的期望里,可劲儿的闹腾、欢乐,盛名远扬!宝丰马街书会,中国十大民俗盛会,世界文化的中华宝藏。第二,马街书会历史悠久。有这样一说。流经马街的应河,弯弯曲曲向东流去,不足二十里处,巍然雄踞着春秋时期古应国国都滍阳城。应国上大夫张舒,琴棋书画,儒雅风流。他看中马街应河两岸秀丽风光,遂于晚年退居马街养年。他常抚琴弹唱于应河岸柳,琴韵妙语随应水涟漪醉了四乡。琴友知音,三三两两常有拜会;学徒弟子,数十数百尊师习唱。张公更乐施好善,襄助乡梓,赢得八方万民敬仰。那一年正月十三,张公不幸离世。琴友弟子,村邻乡里,相约每年正月十三,聚会马街、弹唱寄情,怀念张公。天长日久,演为民俗。按此说法,马街书会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也有这样一说。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至马街应河边上。当天是正月十三,众多乡亲、艺人正在马街火神庙祭祀上香,听书说唱。闻讯后众人一涌而上,有的帮助汉军渡河,有的阻击王莽追兵,马街书场一时变为战场。刘秀做了皇帝不忘马街,下旨免了三年皇粮,钦賜“三皇社”御牌。如今当地还有“光武封、书会兴”的传说。马街便以感谢皇恩为名,每年正月十三起书会。以此算来,马街书会也有一千八百年过去。马街书会的来历,在当地有十余种绘声绘色的传说。如火神说,祭祖说,悼师说,还愿说,颂德说,祈雨说等等,真像是一个个魅力无穷的历史文化之谜,色彩斑斓,各领风骚,却不易猜破。不过,大多常说的还是延佑之说。据说马街广严寺、火神庙前有碑文记载,说是元朝延佑年间,马街书会已颇具规模,每年光是艺人已有千人之众。以此为准,也有近七百年岁月。说马街书会历史悠久,也是顺理成章。第三,马街书会是古今民间曲艺界的圣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正月十三马街书会,成了当地春节精彩的最大盛事。千古春节,正月十三,在这里唱主角的为什么不是戏剧?不是歌舞?而是曲艺弹唱,评书大调。这也成了一个颇具份量,引得中外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特色课题。只是,这一民间文化盛事,早已代代成俗。马街书会,像一座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历代艺人,千里跋涉,千年不绝,甘愿聚集到马街,那块常是风雪交加,泥泞不堪的,神奇的一片麦田里。追梦那千古传承的乡土韵味,赶赴这名场天下的文化盛宴。马街书会,祖祖辈辈早已成为天下曲艺界,向往的朝拜圣地。而每年临近正月十三,马街便热闹异常。家家大忙,打扫房屋,迭好铺盖,备好火食,人人欢喜,满街哼唱。像是迎接年年串门儿的老亲戚,把风尘仆仆的南北艺人,拉进一户户家中。一声亲切的问候,回来了!暖如春天、春风、春阳。包吃包住还包管说话儿,不管天下艺人来自何方!马街乡亲一样待若上宾。哪位艺人若是亮书没有“收成”,马街人还会慷慨的送上路费相助。就这样,多少年代,马街人温暖了多少艺人的心房。于是,很久很久以来,四海艺人年年惦记着马街,马街人年年盼望着远方艺人。八方而来的数千艺人,被八方而来的数万,十几万百姓围绕着,亲近着,稀罕着,评说着。于是,马街书会独特的“亮书”、“写书”,每年都在马街精彩的演绎。于是,一个个艺人,被簇拥着迎回到山野平原,村寨城乡;于是,世界最大的民俗中国春节,开场了世界上最大的说唱书场。在这一年中最冷、却是燃起希望的春天;在这一年辛苦奔波开始的起点;在这家家团圆、亲人相聚的时节;在这神州大地最神奇、神圣的民间书场一一看吧!听吧!千年舞台,千里书场,万民欢腾,普天弹唱!第四,历史进入新时代,马街书会依然辉煌。曲艺大家刘兰芳,当年一部评书“岳飞传”,艺惊四海,好评潮涌,百家电台,争相传播,听众书信,雪片飞来。刘兰芳大师至今已十六次到马街赶会,与马街书会结下三十九年的不解情缘,创下赶马街书会的空前纪录,留下一代大师真情动人的万众传说。刘兰芳喜爱马街,熟悉马街,留恋马街,赞美马街!马街也满怀深情的聘请刘兰芳为马街荣誉村民。刘兰芳大师无限感慨的说道,无君子不养艺人,马街真是书亲,地亲,人更亲!京韵大鼓艺术前辈骆玉笙大师,那年中央电视台一曲“重整山河待后生”,犹如天賴之音,让人心旷神怡。九洲听众万顷脑海中,似有仙乐随风逐波,久久不会停息。1995年,82岁高龄的老人,在中国民协罗扬先生陪同下,也曾到马街赶会。看到万众欢腾的民间曲艺盛会,老人移步登台,动鼓亮腔,一时间,宝丰城已是万人空巷。马街书会依然是全国曲艺界的艺术圣地,东西南北、曲艺名人络绎不绝前来赶场儿、献艺、体验盛况。陶钝、马季、姜昆、唐杰中、赵铮、袁阔成、田连元、侯耀华、巩汉林、郭达、潘长江、范军、常宝华、常贵田等等名家大腕,都曾把马街当做常来常往的地方。1995年,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市隆重召开。平顶山市被命令为中国曲艺城,宝丰县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2006年,马街书会作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2020年9月,第六届,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再次分别在平顶山隆重开幕,开创了中国曲艺节,在同一个城市举办三届的盛举。新闻界年年赶会,一篇篇力作四海争说、激荡人心;攝影家岁岁追影,一个个艺人神灵活现、呼之欲出;书法家现场挥毫,一幅幅上品龙飞凤舞、行云流水;美术家书场感悟,一张张妙图宛若神芼、乡味乡愁;文学家书会采风,马街的故事便天下传说,史册辉煌。2016年正月十三、刘兰芳率领众多弟子,在马街与数十万百姓同乐,深情演唱。当年书状元宁金梅,会同历届书状元连续激情演出50余场。2018年刘兰芳艺术馆隆重开馆,2019年中国曲艺交易中心精彩开馆,还有那2014年首先开馆的中国曲艺展示馆。三大建筑雄浑潇洒、相映生輝,矗立在马街风俗园静静的蓝天之下。像在遥望那千年霜雪中,常聚不散的百姓大戏!更为明天搭起不再落幕的,乡亲们心头的欢乐舞台。千年马街书会,依然书写着魅力无穷、代代传承的中国宝丰马街书会传奇!(作者:王楚雪)来源:河南非遗、倪宝诚民间艺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