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闻
详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电影《满江红》热映,让岳飞成了时下的热点话题。2月3日,国家级4A级景区——宝丰县马街书会景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即兴表演的《岳飞传》,让现场观众欢呼雀跃、频频叫好。书说古今中外世上事,曲唱东西南北人间情。农历正月十三是马街书会的正日子,被誉为“中国曲艺史活化石”的马街书会在阔别三年后回归线下。来自全国各地的1186名民间艺人,会聚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负鼓携琴,亮书会友、拜师收徒。当天,尽管天气寒冷、条件简陋,但艺人们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等多种曲艺曲种同台竞技,上千部传统及现代曲目轮番上演,简板声、二胡声、说书声此起彼伏。大哥拉着二胡,二弟弹着三弦,三妹边打简板边唱。“河南坠子三兄妹”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我们从小就喜欢听戏,干脆就组成组合,既能满足了爱好,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大哥赵先生笑着说,三人几乎每年都赶书会,这是疫情后第一次,非常开心和激动。受家父影响,湛河区曹镇乡的连先闯从事河南坠子、曲子的表演和伴奏,在家里也会随时随地哼上两句。68岁的他已参加马街书会43次,被授予“马街书会三十年”荣誉称号,今年带着妻子赶书会。“别的事可以放放,马街书会得赶。”连先闯坚定地说。“戏比天大”是民间艺人们的共同心声。来自许昌的闫国祥“赶会”30余年,听说要办马街书会,连忙推掉其他活动,带着戏班子赶到宝丰。“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心里非常激动。”闫国祥兴奋地表演了拿手好戏《小包公》。一曲唱罢,徒弟高小沛接着上阵表演。马街书会有700余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正月初七,祭火神拉开系列活动序幕,对戏、拜师收徒等活动陆续展开,在正日子达到高潮。“马街书会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虽然疫情防控期间按下了暂停键,但连续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进万家 视频直播家乡年’重点年俗活动,全面走向网络云端。”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申红霞介绍。今年的马街书会,分为线上、线下举行,主题是“书说天下 唱响万家”。线上,“年味宝丰”“云上书场”“云上戏台”、第十八届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第五届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线上部分)、马街书会民俗志、长篇大书系列视频展播等相继推出。线下,相继举办有祭火神、对戏、收徒拜师、亮书、书状元评选、写书下乡等民俗活动,还有第五届优秀长篇大书擂台赛、历届书状元展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刘兰芳第19次赴现场助兴演出,并参加了马街书会曲艺培训学校揭牌暨说唱艺术团授旗仪式等活动。麦田盛会续演,吸引了十多万群众观看。克莱夫是一名英国外教,平常喜欢街拍,在摄友的带领下来到这里。“第一次来便被深深震撼,有些人参加活动30多年,热情很令人敬佩。”克莱夫说,“他们很有才华,表演非常有趣,明年会继续来拍摄。”说不尽的宝丰故事,唱不完的千年传承。中国曲艺之乡——宝丰县是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马街书会是说唱文化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宝丰县连续对马街书会期间的系列活动进行数字化记录,对民间艺人的传统唱段录音录像,登记到会艺人传承曲种、门派、代表曲目等详细情况,进一步保护、传承马街书会。“鼓子声声走雷喧,琴声悠悠流细涓。大调坠子传神韵,唱醉听客马街前。”夜幕降临,艺人们纷纷煞戏歇唱。“一天能看千台戏,三天胜读万卷书”的盛会短暂,但说唱声久久回响在麦田上空。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王超越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