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周烈士陵园

区域:鲁山

保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陈(庚)谢(富治)兵团野战医院第三所医务人员和伤病员300余人进驻西马楼村。此后,又陆续接受在襄樊宛西、宛东战役和在解放洛阳、郑州、开封的战斗中负伤的1000余人。之后,该所分为西马楼和龚庄两个驻点。当地群众组织担架,不顾敌人飞机轰炸扫射,冒着生命危险原道迎接伤员,腾出最好的房屋让伤员住,为伤员提供食品、柴草、协助医务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因当时缺乏药品,医疗条件差,指导员杨太和司务长胡成章战士赵子善等100余名重伤员牺牲。解放后有20多名烈士遗骨被其家人起走,西马楼陵园埋葬79名烈士,龚庄陵园埋葬75名烈士。2002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协同村民对部分烈士墓地予以整理并建成了陵园,并树立了纪念碑。2013年全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程实施,修筑了道路、绿化了墓区、修缮了烈士墓,修建了纪念碑及亭,纪念碑镌刻楷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字样。董周烈士陵园是我县一处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教育后人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