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来叶遗迹
区域:叶邑北沙河彼岸、叶县邓李乡沙河南岸
保护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召孔丘为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一年后,改任司空、旋升为司寇。定公十四年,由司寇代理宰相3个月。当时,鲁国季孙氏执政,接受齐国所馈女乐,怠于政事,孔子就带着弟子子路等离开鲁国到别国去,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等地。在陈3年,依然得不到重用,又返回卫国。以后,复离卫,过陈,往蔡国去。长途奔波,遑遑不可终日。走到叶邑北沙河彼岸,驱车渡河,车陷水中,因此后人称该地为“溺车”,即今叶县邓李乡沙河南岸“溺车”村。因车上所载书简尽湿,南行约一里,在一高岗处曝晒。后人称该处为“晒书台”。复南行里许,在一村休息,并梳妆整容,后人即取名该村为“妆头”。
孔子师徒自妆头继续南行,约3里许,遇一幼童名项橐,在路筑城为戏。孔子要他让路,项橐问:“是城应该给车让路呢?还是车应该绕城而过呢?”孔子无言对答,只好绕道,并赞叹:“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来有家姓李的,在这一带建房定居,人们就叫这个地方为“揽车李”。他们出叶县境,经仪封(今属舞阳),到方城山下时,遇见一人,姓陆名通、字接舆,因佯狂不羁,时人称为“楚狂”。他走近孔子的车时,歌道:“风凰呀,凤凰呀!为什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纠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和他攀谈,可是陆通已经走远了。
他们走到蔡国境内。楚昭王闻讯,即派人来请孔子。当时蔡人正恨楚国,迁怒孔子,便把孔丘师徒包围起来。孔子被围,三天没有吃饭,只好弹琴解闷。第四天,楚昭王想重用他,因令尹子西反对而未果。
孔子耳闻叶公沈诸梁极公好义,就重返叶境,拜见叶公。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境内的人使他高兴,境外的人使他来投奔。”叶公很以为然。有一天,他们谈到如何为人的问题时,叶公说:“我们这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孔子说:“我们那里坦白直率的人和你们不同,父亲替儿子隐購,儿子替父亲隐瞒一一直率就在这里面。”于是,叶公对孔子的为人产生怀疑,就问子路孔子为人怎样,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何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晓得衰老就要到来,如此罢了!’”孔子在叶公处渐渐受到冷淡,就决定离叶东归。路上,子路掉了队,薄暮时还未赶上孔子,遇见一个用拐杖挑着草筐的人,便问:“子见夫子乎?”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着就把拐杖插在地上,锄草去了。子路拱手站在那里,态度很恭敬。老人感其诚,留子路在他家住宿,热情款待。第二天,子路辞别老人,赶上孔子,说明此事。孔子说:“隐者也!”派子路回访,老人已出门,没有得见。民国初年,尤潦村北一里处,尚有石碑“止子路宿处”。附近有荷蓧丈人墓。按尤潦村本名“留由(子路的名字)处”,后讹称为“牛老坡”,又讹传为“尤潦铺”,今则称为:“尤潦村”,即荷蓧丈人止子路宿处。他们走到叶县城北黄柏山前沙河南岸河曲处。长沮、桀溺两人在耦耕,孔子使子路向他们询问渡口。长沮问:“夫执與者为谁?”子路说:“为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孔丘与?”子路说:“是也。”长沮说:“是知津矣!”桀湖问子路是谁,子路答:“为仲由。”桀溺就直言不讳地说明,“礼坏乐崩,如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革它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指孔丘),哪里胜跟着逃避社会的人呢(指自己)?”说完,仍不停地耕田。
子路见天色不早,不再询问。他们循着车撤儿,找到渡口,渡河时,水又漫过车厢,浸湿书简,到北岸后,又把书简晾干,才寻路北上。今县城西北沙河南岸有“问村”,相传即“子路问津处”。村东立有石碑“周隐者长沮、桀溺之墓”。黄柏山以北的张村有晒书台。